3D打印技術引領,脊柱外科在復雜頸椎手術精準治療領域邁上新臺階!
欄目:新聞動態
日期:2022.03.28
近日,濟寧市第三人民醫院脊柱外科團隊應用3D打印技術為一名高位頸椎骨折伴寰樞椎脫位的患者成功完成寰樞椎內固定手術。該例手術是科室首次應用個性化3D打印骨骼模型及導板進行脊柱穩定性重建技術,標志著脊柱外科在復雜頸椎手術精準治療領域邁上新的臺階。
患者因頭部、頸胸部外傷入院,完善檢查顯示C2椎體及右側椎板骨質斷裂,部分斷端錯位,寰樞椎關節半脫位,臨床診斷為齒狀突骨折Anderson分型Ⅱ型。住院后給予頸部持續牽引后復查頸椎CT,顯示骨折錯位及脫位無明顯恢復,考慮骨折移位>5mm同時伴有成角>10度,屬于不穩定骨折脫位,保守治療效果較差,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后決定采取手術治療方案。手術在麻醉師、護士的密切配合下順利完成,寰樞椎螺釘精準置入固定良好,目前患者神經功能良好,手術療效滿意。
術前討論
寰樞椎內固定術位于上頸椎,此處毗鄰人體的生命中樞,螺釘固定時稍有差池就可能傷及椎動脈引發大出血,或損傷脊髓導致呼吸心跳驟?;蚋呶唤匕c,風險極高。為了更精準的置入螺釘,避免椎動脈及脊髓的損傷,科室運用3D打印技術,按1∶1“克隆”出寰樞骨折脫位模型。術前對置釘點的位置和角度、釘的粗細長短,脫位的椎體復位程度等技術要點進行預練;術中應用3D打印導板輔助置釘幫助醫生修正進針點的位置及方向,降低螺釘穿破骨皮質的風險,對指導椎弓根螺釘的置入起到了關鍵作用。
頸椎3D重建及骨骼導板模型
術后頸椎X光片顯示位置良好
脊柱外科主任孫健介紹,3D打印的骨骼模型有助于手術設計并降低手術風險,它使手術更具“精準性”和“前瞻性”,作為傳統醫學檢查的有利補充,更能滿足臨床對“個性化”醫學的需求。有了這個骨骼模型及導板,醫生可以在術前開展模擬操作,獲得完善的術前計劃,手術時避開重要的血管、神經,區分出安全區域進行有效操作,從而使得手術更加精準和更加安全,提高手術效率、縮短手術時間、減少手術出血,確保手術順利進行。
醫院脊柱外科先后開展頸、胸、腰椎各種復雜骨折、脊柱退行性病變、脊柱矯形、脊柱微創等各類手術,已形成了一整套診治各種脊柱疾病的標準流程,同時科室借助醫院3D打印技術臨床應用及創新研究中心平臺,積極開展3D打印支具、模型、教學及個性化導板輔助手術等臨床工作引領精準脊柱外科技術前行,不斷提高診療水平,為廣大脊柱疾患和頸肩腰腿痛患者的健康全力以赴,保駕護航。
(脊柱外科)
相關鏈接:
3D打印技術在脊柱外科的臨床應用
1.脊柱外科復雜疾病的診斷和手術方案的制定
脊柱解剖結構復雜,又有脊髓、神經等重要組織結構毗鄰,面對復雜脊柱疾病時,3D打印技術可重建脊柱三維解剖結構,提高疾病的診療質量,制定更加精準的個體化的手術方案。
2.個體化支具的定制
3D打印技術聯合生物力學分析技術,可以個體化定制脊柱支具,舒適適宜的個體化支具能夠更好的幫助患者早日恢復健康狀態。
3.臨床教學與醫患溝通
3D打印技術可以重現脊柱外科相關疾病的重要解剖學特點,從而為臨床教學及醫患溝通提供直觀、立體、典型的3D打印實物模型。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脊柱外科相關疾病的解剖結構及發病機制,幫助患者及家屬更好的了解所患疾病。
4.釘道導板輔助椎弓根精確置釘
脊柱椎弓根毗鄰脊髓、神經、椎動脈等重要解剖結構,運用3D打印技術重建脊柱三維模型,設計釘道,并制定相應的釘道導板,精確把握置釘的位置、方向及角度,能夠明顯提高置釘的準確率。
3D打印技術個體化定制脊柱支具治療脊柱側彎
3D打印技術重建脊柱三維模型,設計釘道并制定釘道導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