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眼護眼 從小做起——我院開展全國愛眼日系列宣傳活動
欄目:新聞動態
日期:2021.06.06
0~6歲是兒童眼睛和視覺功能發育的關鍵時期,6歲前的視覺發育情況決定了兒童一生的視覺質量。在眼球和視覺發育的過程中,常會遇到內在或外來的干擾,影響正常發育,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視力損害。
那么孩子要如何保護眼睛呢?2021年6月1日-6月4日,我院社區服務部聯合眼科、兒童保健科開展了系列保護兒童眼健康科普培訓宣傳活動。
為進一步提高幼教機構教師的眼保健知識,對幼兒眼睛問題做到早發現、早診斷、早干預、早治療,科學用眼,保障幼兒視力。6月4日下午,眼科卞江華醫生受邀來到錦華幼兒園,為50多位老師開展了全國“愛眼日”眼健康知識培訓。
培訓現場,卞江華醫生用通俗易懂的語言把國家衛生健康委組織編寫的《0~6歲兒童眼保健核心知識問答》結合臨床案例進行了解讀。她提醒老師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和識別兒童眼部疾病的危險信號,如果發現孩子在看書、看電視、玩玩具時出現以下幾種奇怪的眼神,眼睛就可能出現了問題,比如:眼紅、持續流淚、分泌物多,可疑為結膜炎或新生兒淚囊炎;不能追視、湊近往前跑、瞇眼、頻繁揉眼、畏光或雙眼大小明顯不一致,提示可疑視力異?;蜓鄄?;眼位偏斜、總是歪頭視物,提示可疑斜視;眼球震顫,即雙眼球不自主的有節律的轉動,提示可疑視力較差;若瞳孔區發白應當引起高度警示,可能是先天性白內障、視網膜母細胞瘤等眼底疾病,發現孩子有這些奇怪的眼神,一定要提醒家長及早帶寶寶去醫院就診。
兒童為什么要定期做眼睛檢查?在兒童保健科,王猛醫生對前來做視力篩查的家長介紹到,對于6歲以內的兒童,許多影響視覺發育的眼病發病隱匿,僅靠家長觀察難以發現。一是因為這些眼病在外觀上看沒有異常的表現;二是因為兒童年齡小不會表達眼睛的問題,或單眼視力異常另一眼正常,不易覺察;三是因為這些眼病大多從小就有,寶寶一直沒有看清晰的體驗,所以不知道自己看到的世界是不清晰的,也就不會有看不清的表現。只有通過眼部外觀檢查或特殊的眼科設備檢查,及時發現并治療眼部問題,采取措施進行補救,三歲以前發現的話,更有助于視力的恢復。他強調,家長們應重視孩子眼保健問題,在專業醫療機構體檢并建立視覺檔案。1歲以內每三個月檢查一次,1-3歲每半年檢查一次,3-6歲每年檢查一次。
怎樣預防近視?據眼科邱元宏主任介紹,剛出生的新生兒都是遠視眼,在與外界事物的目光交流中,他的視力會慢慢降低,到6歲以后,可降至正常的視力范圍?,F在的孩子看近的幾率較多,而看遠的幾率卻很少,在這種環境下必然會往近視發展。預防近視日常應該減少孩子持續近距離用眼時間,二十分鐘左右要停下來休息一下眼睛,建議低齡兒童盡量以家長讀繪本為主進行閱讀;限制兒童電子視頻產品使用,嬰幼兒禁用手機、電腦等視屏類電子產品,增加戶外活動時間,每日戶外活動時間不少于2小時。保證膳食均衡、確保每天睡眠時間不少于10小時。
此次保護兒童眼健康系列宣傳活動通過現場授課、門診發放宣傳單、醫院公眾號發布科普貼等多種方式開展愛眼護眼健康主題宣傳,讓老師和家長們充分認識到保護兒童視力的重要性,增長了兒童眼保健知識,對從小養成健康用眼習慣、推動全社會共同關注兒童視力健康起到了良好的促進作用。
(社區服務部)